新闻中心
2023年11月10日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举办了第六期学术报告会暨车辆仿真模拟器验收大会,会议邀请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常若松教授、马锦飞副教授做相关学术报告并参加验收。学术报告会由王治国研究员主持。
常若松教授以《一篇工科博士论文所引发的心理学思考——谨以此短文表达对陈立先生的敬意》为题,从陈立先生的《工业心理学简述》讲起,提出了“勿将人工智能实体化”、“切忌人工智能人格化”、“严防人工智能神话”和“智能时代心理学能做什么”等观点。
常老师金句频出,“人工智能的起点是人类智能活动的终点”、“打开大脑黑箱,使个人隐私透明,那就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引发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
最后,常老师认为:心理学有责任和义务向全社会传播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理解,消除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恐惧,打破对于人工智能的迷信。强调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诸多协同学科中,心理学应居于主导地位。明确告知人们,智能时代只是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终结。
马锦飞副教授以《公路上的权利与人性——人文视域下的驾驶模拟冲突场景设计》为题,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马老师的报告包括“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交通危险场景的分类与设计”“路权冲突场景的分类与设计”“未来的应用与展望”“交通社会心理学——一门在交通冲突场景中洞察人性的学问”等五个问题。
马老师指出,交通心理学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化交互。基于交通冲突场景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是交通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最后,马老师详细的介绍了多年来文章撰写的心得体会,引发与会人员深刻思考。
讲座后,二位老师与中心相关人员参与了模拟器的验收工作。本次验收共包括“车辆仿真模拟器(双乘员特种车辆模拟器和带有六自由度平台的单乘员模拟器)、车辆仿真模拟软件(民用双人模拟器)和自动驾驶告警模块自定义开发三个部分”。
验收第一项为民用双人模拟器。该模拟器基于国际通用的Scanner驾驶模拟平台,集成了“集群驾驶”“与生理采集设备联动”、“定制化开发的控制权切换告警”和“跟车”四大功能。
验收第二项为双乘员特种车辆模拟器。该模拟器为定制化开发,能模拟特种车辆座舱。支持双乘员、单乘员操控;具备与生理采集设备联动的功能;支持基于智能头盔的语音交互、手势识别控制车辆行进。
验收第三项为单乘员特种车辆模拟器。该模拟器基于六自由度运动平台,能模拟轮式特种车辆、履带特种车辆等行驶在柏油路、沙地、石子路等多种复杂路况的振动情况。并根据需要,调节振动程度的大小。
以上设备为浙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特种车辆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未来车辆座舱透明化、智慧化提供了支撑。